來源: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chuàng)翻譯,部分內(nèi)容來自知乎用戶

在國內(nèi)存在著很多“潛”規(guī)則,就像看美劇的鄙視看韓劇的一樣,清北—>985—>211—>普通一本—>普通二本—>三本??埔残纬闪艘粭l鄙視鏈。

學歷是一張名片,很多職位其實非名牌高校的人也完全可以勝任,但卻沒資格去做,硬生生地被學歷這道門檻擋了門外。

甚至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啟事里都會寫上本科以上(限985和211,清北優(yōu)先),奈何世外高人們身懷絕世武功卻被拒門外,憑啥?

學歷限制了你的收入?能力限制了你的學歷?

網(wǎng)上總是有人說“只要沒有學歷歧視,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可以比清北的人做的更好!”。小扎、比爾蓋茨這些大佬更是坐實了這個說法,輟學創(chuàng)業(yè)卻坐擁商業(yè)帝國,旗下更是無數(shù)名校高學歷人才為他們打工。

所以有學歷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劃等號嗎?

是不是大部分名普通人都如武俠小說中那樣懷才不遇?

在這個社會上,存在兩套評價人的標準。一套按照學校,一套按照能力。

按照【學?!縼碓u價人的標準(稱為A標準)大約是這樣的:

而在按照【能力】來評價人的標準(稱為B標準)中,學校的分布大約是這樣的:

平均來講,從好學校出來的人,會擁有更高的能力,但個體差異卻很大。在極端情況下,一個沒上過大學的優(yōu)秀的人,也會比一個糟糕的985學生有著更強的能力。

所以按照B標準來評價人的用人單位,通常是更理性和有判斷力的。但是,人不是充分理性的,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會受到對方學校的影響,并且,即使自己不在乎學校,也要考慮其他人可能的偏見。

于是,大部分用人單位實際上采用的是這樣的標準:

x,就是用人單位對學校的重視程度。對于真正優(yōu)秀的用人單位來說,這個x其實并不高,學歷判定標準A的占比會比較小,而能力判定標準B的占比會更大。

——曾加(PlusZeng)

在A這種傳統(tǒng)學歷評價體系下,確實很多人才都是不能通過名校和學歷檢驗出來的。像李世石、丁俊暉或者周星馳,他們可能沒有擁有過名校的文憑也無法通過國內(nèi)高考的檢驗,卻是某一領域的天才。

但大部分人不會涉及到這些領域,而是在高考后接受A與B體系的評價,找一份普通的工作。

所以學歷決定你的下限,能力決定你的上限,兩者均不可缺。

一紙名校學歷,也不能說明有格局

我擁有包括哈佛在內(nèi)眾多名校的榮譽學位。我現(xiàn)在工作的一部分,是在全球各大知名高校演講,但其實我的學歷不過是高中畢業(yè)。

在我看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給我?guī)椭畲蟮氖俏以冻龅呐?、犯過的錯誤、和不斷爬起來重振斗志的毅力。

我相信教育的價值,這點毋庸置疑。了解我的人也都知道,我喜歡學習。

但在我上學那會兒,我所處的教育體制并不能帶給我自己想要的東西-創(chuàng)立自己的企業(yè)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于是我決定離開學校,為自己提供“高等教育”。

估計你也聽過這個比喻:

學歷就像一張火車票,博士是軟臥,研究生是軟座,本科是硬座,??频拿褶k的是站票!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fā)現(xiàn)老板并不太關心你是怎么來的,只關心你會干什么。

與我共事的人基本都有名牌大學的學歷。

而我所能帶給團隊的不是多么高大上的背景,而是敢于做出決策的勇氣、危急時刻展現(xiàn)出的領導力和腳踏實地的堅持。

因為即使你上了名校,也不代表你的格局一定會就此提高。高學歷的人確實可能智商更高,名牌大學的人可能人脈資源更廣,但缺乏格局的努力根本都是無用功。

有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意思是:你可以烙出大餅來,但是你烙出的餅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鍋的限制。

你未來的人生就像這張大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于烙它的那口“鍋”——這就是所謂“格局”。

一個沒考上大學的人如果只是羨慕自己的高中同學可以得到一張畢業(yè)證書,那一輩子也就毀了,他可能去買文憑卻永遠得不到文憑背后的能力和思維。

賺錢也要看時機,別人的成功不可復制

很多商業(yè)大佬都是當年下海經(jīng)商后成功的人生贏家,那個時候能上大學的人是鳳毛麟角,不需要拼技術拼數(shù)據(jù),很多時候拼的是膽識和決斷力。

但現(xiàn)在在信息高度透明和快速傳遞的情況下,錢的流通速度也更快了。打信息不對稱和拉幫結(jié)派已經(jīng)無法讓人躺著掙錢了。

成功的80、90后除了敢想以外還拼的是另辟蹊徑的思維能力,把一個傳統(tǒng)的行業(yè)連接新技術做出新花樣。

看似不接地氣毫無用處的象牙塔有時候就是培養(yǎng)了一個人的思考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基本能力,幫助你掌握更復雜的事物運行規(guī)律。

因此30年前成功的人和30年后的大富翁一定不一樣,未來的錢是粗糙的知識結(jié)構接觸不到的,因為它背后有足夠高的理解成本,即使有小聰明小幸運沒有足夠的學習能力支撐永遠只能賺一時小錢,跟隨不了世界變化的節(jié)奏。

當一個人想著如何一輩子在一個領域賺一份錢時,有些人的格局卻已經(jīng)放大到了改變世界。

Elon Musk,發(fā)明Paypal、推出Tesla汽車,還創(chuàng)立了SpaceX太空探險公司。努力改善地球的環(huán)境的同時,還在造飛船探索宇宙。他比這個快餐文化的社會跑的還快,所以才能掌控世界的變化。

“像那些瘋狂的人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桀驁不馴、惹事生非、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不愿安于現(xiàn)狀。

你可以贊美他們,也可以質(zhì)疑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是他們改變了這個世界,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蛟S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但他們確實我們眼中的天才。”

——Apple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Steve Jobs(1955-2011)

所以進入名牌大學就能高枕無憂的準備迎接新人生了嗎?

也不是,聰明本身,不能說明全部,學歷也不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聰明的地方,有些人讀書好,有些人身懷絕技,有些人為人處事靈活。

最可怕的是覺得自己“就是聰明”。自信過頭的可怕之處在于,沒人能改變這些人的想法,因為他們永遠覺得“我已經(jīng)拿定主意了,別人說什么都沒用”。

“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和一張嘴,就是要我們少說多聽。”

我很享受和一群MBA高材生開會的過程,因為他們的確智商過人、想法新奇。但他們總是過于相信自己,也過度相信自己的文憑。事實最終通常會顯示,聰明也許來自書本,但智慧和真正的自信來自經(jīng)驗、來自實踐、來自生活、來自失敗。

那除了學歷,究竟什么能夠說明問題?

別做一個高學歷的傻瓜。名校學歷固然重要,聰明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知道自己的“無知”,并擅于利用別人的技能彌補自己的缺陷

心中懷有真正的謙遜

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為了更有意義的事情而活

“世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取代堅持。才華無法取代它;有才華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天賦無法取代它;有天賦但窮困潦倒的人并不少見。教育無法取代它;社會上不乏教育水平高的平庸者。堅持和決心才是萬能的。”

——美國第30任總統(tǒng)Calvin Coolidge(1872-1933

      點擊在線咨詢澤稷老師,ACCA中文寶典免費領,更有機會獲得海量免費ACCA學習資料。